close
常州政企直通服務專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常州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三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公司、直屬單位:
《常州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等蘇南五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的批復》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為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2017—2019年)。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加強統籌協調推進,突出企業主體地位,著力實施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工業強基、創新載體能力建設、質量品牌提升等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智能制造”,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探索創新驅動、先進制造、開放融合、特色發展新模式,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示范經驗。
(二)主要目標。到2019年,制造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若幹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達到行業領先或先進水平。
1. 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互聯網開展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的比例達到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指數達到103,國傢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達到100傢。建成80個以上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工廠)和160個以上市級智能車間(工廠)。
2. 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智能裝備、軌道交通、光伏、智能電網、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石墨烯、碳纖維等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端裝備自主創新研制能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達到250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8件。研制並應用50個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和150個市級首臺(套)裝備。中國馳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和江蘇名牌分別達到106件、450件、200個。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經濟比重不斷提高,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8%。
3.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以十大產業鏈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38%,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45.5%,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冶金、化工、建材等比重逐步降低,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生產性服務業占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60%,培育100傢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市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省級以上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達75%。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到18傢。
4. 質量規模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00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34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率逐年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左右,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超過蘇南地區平均水平。
5. 生態友好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得到普遍應用,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2%,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6%,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20%。土地產出效益和節地水平大幅提高。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和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優化提升,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品牌信譽等軟實力明顯增強。
二、主要任務
(一)突破重點領域,發展高端產業。一是大力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常州行動綱要。聚焦智能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紡織機械、基礎裝備及關鍵零部件)、新材料(先進碳材料、新型特種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及專業設備、信息通訊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半導體新光源)、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可再生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五大重點領域20個細分行業,統籌綜合發展。二是大力推進冶金、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三是大力推進支撐制造業向智能制造高端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牽頭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等)
(二)深化兩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一是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大中型企業關鍵裝備核心工序“數控一代”全覆蓋和關鍵環節互聯網應用全覆蓋。二是實施企業互聯網提升計劃。支持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和管理能力提升,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強化融合發展基礎支撐,支持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雲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制造新基礎發展與應用,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爭取更多企業進入國傢和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推進科教城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建設。三是支持大中型企業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臺,推進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生產要素協同共享,發展網絡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工業電子商務、在線增值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三)創新新型業態,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制造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一是發展多形態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商業服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加大重點企業和項目培育。建立服務型制造發展項目數據庫,動態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以龍頭制造企業為依托,以重點項目為支撐,認定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三是加快服務化集聚創新。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區、重點工業園區等,建設一批服務型制造集聚基地。(責任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商務局等)
(四)高效利用資源,推進綠色制造。一是嚴格源頭控制。按照國傢對部分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的政策要求,落實《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實施辦法》,開展項目節能量交易試點。二是推進綠色制造工程。貫徹《江蘇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培育綠色制造理念,嚴格綠色設計。在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開展重點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支持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污染防治設施等技術改造。支持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開展綠色示范創建,創建綠色工業園區2傢、綠色工廠15傢以上。三是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加快工業廠房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繼續開展化工、印染、建材等重點行業整治,實施減化暨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推動全市化工行業向集聚化、低碳化、高端化方向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發改委、環保局等)
(五)深化開放合作,培育國際化企業。推動以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轉變,提高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高端終端產品、關鍵核心零部件制造項目;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二是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引導企業實施品牌、資本、市場、人才、技術國際化戰略,以新設、並購、參股、技術和品牌投資等多種方式,培育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三是開展“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建立產業投資項目庫,推動輸變電、農機、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光伏以及紡織、服裝、電子等行業優勢企業走出去,鼓勵支持企業在重點國傢和地區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委、經信委)
(六)提升產品質量,塑造自主品牌。強化質量建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鼓勵企業實施管理體系認證,積極爭創國傢和省級質量獎。強化標準建設,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傢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實施“三品”戰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鼓勵企業提高創意設計水平、開展國際對標、加強質量精準化管理、推進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提高品牌競爭力、推進品牌國際化,提升消費品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國際註冊,使用自主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培育國際知名品牌。(牽頭單位:市質監局、工商局,配合單位:市經信委等)
三、突出重點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
(一)試點探索創新驅動模式。借鑒先進國傢和地區制造業創新驅動機制和體制,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優勢和不足,制定適合我市創新發展相關政策和容錯機制,探索創新驅動新模式。
1. 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推進 “十百千”工程。加大協同推進力度,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企業創新保障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設國傢級企業研發機構,開放配置國際創新資源、加強原創技術研發;支持科技型上市培育企業建設省級以上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培育一批國傢和省市級創新企業。二是進一步發揮創新功能區作用。依托科教城、省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智能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長江智能研究院等創新綜合高地,引領企業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合作,爭創國傢和省級創新中心。三是進一步加快產學研成果轉化。制定鼓勵企業轉化應用政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規模化和效益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經信委等)
2. 工業強基。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按照聯合攻關、示范帶動,形成機制、促進轉化,建立平臺、完善服務等要求,在重點領域實現重點突破。一是在關鍵產業上實現突破。瞄準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空航天裝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開發,以及碳纖維、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化等重點,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在高速列車用高性能制動盤和牽引系統、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的研發上取得新突破,在全市培育一批“四基”特色產業和企業。二是在關鍵平臺建設上求突破。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教城等載體開展對接,建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創建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等)
(二)試點探索產業發展模式
1. 產業集群化發展。按照鏈式整合、基地支撐、集群帶動、協同發展要求,優化產業佈局,打造區域特色優勢品牌,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一批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一是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其中推進先進軌道交通產業整體集成跨越發展,支持戚機廠、戚研所、今創、新譽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提升在高鐵、城鐵和軌道交通工程的總包集成能力;推進石墨烯、高性能碳纖維等先進材料產業化進程,建成國內高等級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重要的產業基地;推進光伏上遊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擴大分佈式和建築一體化光伏發電應用。二是培育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軌道交通和新型電子元器件兩大國傢級示范基地的引導作用,再創建一批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三是發展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和企業。加快“軍轉民”和“民參軍”步伐,新增常州高新區和溧陽中關村產業園兩傢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天寧區建設一流的軍民融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商務局,配合單位:有關開發園區等)
各軍營單位抽肥一般家庭抽肥 2. 中小企業創業。探索實施“建設眾創空間、培育創業主體、孵育創業企業、建設投融資體系、提升創業服務、營造創業文化”六大行動,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一是建設眾創空間。搶抓國傢深入推進雙創工程機遇,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培育一批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創業載體。二是培育創業主體。深入實施市“龍城英才”計劃,大力引進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和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來常創新創業,允許和支持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在職或離崗創業。三是孵育創業企業。支持推動常州科教城等一批創新型園區創建國傢級、省級科技服務示范區和特色基地建設,搭建一批共享平臺。依托常州眾創雲服務平臺、常州創業公共服務網等載體,集聚創業資源,孵化創業企業。四是建設投融資體系。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擴大創業貸款擔保基金規模,建立健全創業貸款擔保基金和經辦銀行風險共擔機制。五是提升創業服務。通過降低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推進創業培訓提質增效、完善創業導師輔導制度等措施,全面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六是營造創業文化。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業的濃厚社會氛圍,引領更多的勞動者參與創業。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主題活動,大力弘揚創客精神,營造創業文化。(責任單位:市經信委、人社局、科技局、商務局等)
(三)試點探索先進制造模式
一是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城市名片。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推動全市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制定新一輪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二是培育示范工程。實施企業智能裝備升級計劃,引導建設一批智能車間(工廠),推動傳統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三是培育智能制造新業態和新模式。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方面加強智能化改造,搭建智能制造雲平臺,探索建設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網絡協同制造模式、遠程運維服務模式和個性化定制新模式。四是制定智能車間通用評價標準。依托“常州智能制造推廣聯盟”,制定全省首個市級智能車間通用評價標準,鼓勵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試點對標,精確引導企業建設智能車間,加快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建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四)試點探索開放融合模式
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探索推動協同制造、人工智能發展,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設備租賃、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雲計算等新模式。深化物聯網、互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促進工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加快工業生產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延伸產業鏈、培育新業態。加快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嵌入式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體的電子信息和軟件信息服務業,進一步做大軟件產業和信息服務業;開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示范試點培育工作,深化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在企業生產中的應用,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科技局等)
台中清化糞池 同時,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質量品牌提升、軍民融合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先進制造、開放融合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市制造強市建設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試點示范取得實效。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推進機制,整合多方力量,加強分類指導。各單位(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同機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采取紮實有效的措施推進落實,按要求組織試點示范、探索總結模式路徑和經驗做法,每年報送進展情況,試點完成後適時開展績效評估,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
(二)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積極貫徹落實國傢有關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在創新、產業等方面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深化“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促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若幹意見》,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和高端項目。設立相關產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市場和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強化金融支持實體力度。采取長期租賃、彈性出讓等方式,重點保障年度重大項目中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用地。整合各部門數據,建設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綜合分析評價,為優化工業佈局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依據。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人才支撐體系,聚焦制造業智能制造創新發展的人才需求,發揮政府部門、高校、職業院校、院所、企業作用,著力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和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對接國傢“千人計劃”,深化“龍城英才計劃”,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加大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培養一批高素質工匠技能人才。建立智能制造專傢庫,加大對智能制造優秀人才獎勵和引進力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網絡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鼓勵服務平臺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為企業提供特色服務產品和質優價惠服務。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著力推進建設一批省級以上示范平臺。突出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建設工業雲服務平臺,為企業實施研發創新和信息化改造提供信息技術、管控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服務。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常州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三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公司、直屬單位:
《常州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等蘇南五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的批復》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為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2017—2019年)。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加強統籌協調推進,突出企業主體地位,著力實施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工業強基、創新載體能力建設、質量品牌提升等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智能制造”,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探索創新驅動、先進制造、開放融合、特色發展新模式,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示范經驗。
(二)主要目標。到2019年,制造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若幹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達到行業領先或先進水平。
1. 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互聯網開展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的比例達到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指數達到103,國傢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達到100傢。建成80個以上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工廠)和160個以上市級智能車間(工廠)。
2. 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智能裝備、軌道交通、光伏、智能電網、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石墨烯、碳纖維等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端裝備自主創新研制能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達到250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8件。研制並應用50個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和150個市級首臺(套)裝備。中國馳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和江蘇名牌分別達到106件、450件、200個。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經濟比重不斷提高,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8%。
3.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以十大產業鏈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38%,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45.5%,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冶金、化工、建材等比重逐步降低,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生產性服務業占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60%,培育100傢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市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省級以上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達75%。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到18傢。
4. 質量規模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00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34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率逐年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左右,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超過蘇南地區平均水平。
5. 生態友好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得到普遍應用,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2%,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6%,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20%。土地產出效益和節地水平大幅提高。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和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優化提升,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品牌信譽等軟實力明顯增強。
二、主要任務
(一)突破重點領域,發展高端產業。一是大力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常州行動綱要。聚焦智能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紡織機械、基礎裝備及關鍵零部件)、新材料(先進碳材料、新型特種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及專業設備、信息通訊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半導體新光源)、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可再生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五大重點領域20個細分行業,統籌綜合發展。二是大力推進冶金、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三是大力推進支撐制造業向智能制造高端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牽頭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等)
(二)深化兩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一是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大中型企業關鍵裝備核心工序“數控一代”全覆蓋和關鍵環節互聯網應用全覆蓋。二是實施企業互聯網提升計劃。支持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和管理能力提升,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強化融合發展基礎支撐,支持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雲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制造新基礎發展與應用,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爭取更多企業進入國傢和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推進科教城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建設。三是支持大中型企業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臺,推進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生產要素協同共享,發展網絡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工業電子商務、在線增值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三)創新新型業態,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制造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一是發展多形態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商業服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加大重點企業和項目培育。建立服務型制造發展項目數據庫,動態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以龍頭制造企業為依托,以重點項目為支撐,認定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三是加快服務化集聚創新。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區、重點工業園區等,建設一批服務型制造集聚基地。(責任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商務局等)
(四)高效利用資源,推進綠色制造。一是嚴格源頭控制。按照國傢對部分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的政策要求,落實《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實施辦法》,開展項目節能量交易試點。二是推進綠色制造工程。貫徹《江蘇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培育綠色制造理念,嚴格綠色設計。在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開展重點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支持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污染防治設施等技術改造。支持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開展綠色示范創建,創建綠色工業園區2傢、綠色工廠15傢以上。三是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加快工業廠房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繼續開展化工、印染、建材等重點行業整治,實施減化暨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推動全市化工行業向集聚化、低碳化、高端化方向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發改委、環保局等)
(五)深化開放合作,培育國際化企業。推動以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轉變,提高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高端終端產品、關鍵核心零部件制造項目;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二是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引導企業實施品牌、資本、市場、人才、技術國際化戰略,以新設、並購、參股、技術和品牌投資等多種方式,培育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三是開展“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建立產業投資項目庫,推動輸變電、農機、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光伏以及紡織、服裝、電子等行業優勢企業走出去,鼓勵支持企業在重點國傢和地區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委、經信委)
(六)提升產品質量,塑造自主品牌。強化質量建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鼓勵企業實施管理體系認證,積極爭創國傢和省級質量獎。強化標準建設,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傢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實施“三品”戰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鼓勵企業提高創意設計水平、開展國際對標、加強質量精準化管理、推進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提高品牌競爭力、推進品牌國際化,提升消費品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國際註冊,使用自主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培育國際知名品牌。(牽頭單位:市質監局、工商局,配合單位:市經信委等)
三、突出重點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
(一)試點探索創新驅動模式。借鑒先進國傢和地區制造業創新驅動機制和體制,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優勢和不足,制定適合我市創新發展相關政策和容錯機制,探索創新驅動新模式。
1. 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推進 “十百千”工程。加大協同推進力度,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企業創新保障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設國傢級企業研發機構,開放配置國際創新資源、加強原創技術研發;支持科技型上市培育企業建設省級以上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培育一批國傢和省市級創新企業。二是進一步發揮創新功能區作用。依托科教城、省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智能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長江智能研究院等創新綜合高地,引領企業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合作,爭創國傢和省級創新中心。三是進一步加快產學研成果轉化。制定鼓勵企業轉化應用政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規模化和效益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經信委等)
2. 工業強基。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按照聯合攻關、示范帶動,形成機制、促進轉化,建立平臺、完善服務等要求,在重點領域實現重點突破。一是在關鍵產業上實現突破。瞄準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空航天裝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開發,以及碳纖維、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化等重點,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在高速列車用高性能制動盤和牽引系統、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的研發上取得新突破,在全市培育一批“四基”特色產業和企業。二是在關鍵平臺建設上求突破。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教城等載體開展對接,建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創建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等)
(二)試點探索產業發展模式
1. 產業集群化發展。按照鏈式整合、基地支撐、集群帶動、協同發展要求,優化產業佈局,打造區域特色優勢品牌,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一批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一是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其中推進先進軌道交通產業整體集成跨越發展,支持戚機廠、戚研所、今創、新譽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提升在高鐵、城鐵和軌道交通工程的總包集成能力;推進石墨烯、高性能碳纖維等先進材料產業化進程,建成國內高等級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重要的產業基地;推進光伏上遊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擴大分佈式和建築一體化光伏發電應用。二是培育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軌道交通和新型電子元器件兩大國傢級示范基地的引導作用,再創建一批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三是發展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和企業。加快“軍轉民”和“民參軍”步伐,新增常州高新區和溧陽中關村產業園兩傢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天寧區建設一流的軍民融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商務局,配合單位:有關開發園區等)
各軍營單位抽肥一般家庭抽肥 2. 中小企業創業。探索實施“建設眾創空間、培育創業主體、孵育創業企業、建設投融資體系、提升創業服務、營造創業文化”六大行動,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一是建設眾創空間。搶抓國傢深入推進雙創工程機遇,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培育一批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創業載體。二是培育創業主體。深入實施市“龍城英才”計劃,大力引進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和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來常創新創業,允許和支持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在職或離崗創業。三是孵育創業企業。支持推動常州科教城等一批創新型園區創建國傢級、省級科技服務示范區和特色基地建設,搭建一批共享平臺。依托常州眾創雲服務平臺、常州創業公共服務網等載體,集聚創業資源,孵化創業企業。四是建設投融資體系。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擴大創業貸款擔保基金規模,建立健全創業貸款擔保基金和經辦銀行風險共擔機制。五是提升創業服務。通過降低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推進創業培訓提質增效、完善創業導師輔導制度等措施,全面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六是營造創業文化。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業的濃厚社會氛圍,引領更多的勞動者參與創業。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主題活動,大力弘揚創客精神,營造創業文化。(責任單位:市經信委、人社局、科技局、商務局等)
(三)試點探索先進制造模式
一是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城市名片。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推動全市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制定新一輪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二是培育示范工程。實施企業智能裝備升級計劃,引導建設一批智能車間(工廠),推動傳統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三是培育智能制造新業態和新模式。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方面加強智能化改造,搭建智能制造雲平臺,探索建設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網絡協同制造模式、遠程運維服務模式和個性化定制新模式。四是制定智能車間通用評價標準。依托“常州智能制造推廣聯盟”,制定全省首個市級智能車間通用評價標準,鼓勵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試點對標,精確引導企業建設智能車間,加快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建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四)試點探索開放融合模式
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探索推動協同制造、人工智能發展,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設備租賃、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雲計算等新模式。深化物聯網、互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促進工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加快工業生產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延伸產業鏈、培育新業態。加快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嵌入式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體的電子信息和軟件信息服務業,進一步做大軟件產業和信息服務業;開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示范試點培育工作,深化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在企業生產中的應用,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經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科技局等)
台中清化糞池 同時,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質量品牌提升、軍民融合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先進制造、開放融合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市制造強市建設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試點示范取得實效。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推進機制,整合多方力量,加強分類指導。各單位(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同機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采取紮實有效的措施推進落實,按要求組織試點示范、探索總結模式路徑和經驗做法,每年報送進展情況,試點完成後適時開展績效評估,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
(二)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積極貫徹落實國傢有關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在創新、產業等方面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深化“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促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若幹意見》,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和高端項目。設立相關產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市場和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強化金融支持實體力度。采取長期租賃、彈性出讓等方式,重點保障年度重大項目中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用地。整合各部門數據,建設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綜合分析評價,為優化工業佈局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依據。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人才支撐體系,聚焦制造業智能制造創新發展的人才需求,發揮政府部門、高校、職業院校、院所、企業作用,著力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和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對接國傢“千人計劃”,深化“龍城英才計劃”,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加大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培養一批高素質工匠技能人才。建立智能制造專傢庫,加大對智能制造優秀人才獎勵和引進力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網絡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鼓勵服務平臺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為企業提供特色服務產品和質優價惠服務。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著力推進建設一批省級以上示范平臺。突出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建設工業雲服務平臺,為企業實施研發創新和信息化改造提供信息技術、管控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服務。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
- 台中清化糞池 台中化糞池清理推薦廠商~找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就對了
- 台中通馬桶推薦 尋找專門服務住宅化糞池清理店家~有住宅化糞池清理的經驗分享
- 台中通馬桶價錢 台中水肥清運廠商該如何找呢?專家分享台中水肥清運廠商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